小儿黄水疮的症状是什么?小儿黄水疮怎么治疗?

小儿黄水疮的症状是什么?小儿黄水疮怎么治疗?

小儿黄水疮

  小儿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浅表性化脓性皮肤病 因其脓疱破后有黄水渗出而名 古医籍又称为滴脓疮。本病有接触传染性。

目录

1.小儿黄水疮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小儿黄水疮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小儿黄水疮有哪些典型症状
4.小儿黄水疮应该如何预防
5.小儿黄水疮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小儿黄水疮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小儿黄水疮的常规方法

1.小儿黄水疮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夏秋季节 气候炎热 湿热交蒸 暑湿热海客于肌肤。以至气机不畅 汗液疏泄障碍 湿热毒邪壅遏 熏蒸肌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 肌肤娇嫩 腠理不固 汗多湿重 调护不当 暑湿毒邪侵袭 更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反复发作者 湿热邪毒久羁 可致脾虚失运。

2.小儿黄水疮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 淋巴炎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灶 由致病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所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化脓性细苗 致病菌主要为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当人体受到意外伤害或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时 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 可引起急性炎症性病变。

  2 肾炎是两侧肾脏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肾因肾小体受到损害出现浮肿 高血压 蛋白尿等现象 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3 败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 易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 高热 毒血症症状 皮疹 关节痛 肝脾大 感染性休克 迁徙性病灶等 绝大多数呈急性病程 病情重 预后差 如今更进一步认为败血症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后激活并释放炎症介子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过程。

3.小儿黄水疮有哪些典型症状

  黄水疮好发于夏秋季节 多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颜面 口周 鼻孔周围及四肢等 多继发于痱子 湿疹等。皮损开始为散在性红斑或丘疹 很快变为水疱 米粒至黄豆大小迅速化脓混浊 周围绕以炎性红晕。脓疱开始时丰满紧张 数小时或1-2日后脓液混浊下沉 呈半月状 此时 疱壁薄而松弛 易于破裂 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黄色痂皮。

4.小儿黄水疮应该如何预防

  1 保持床褥清洁 平整 皮损面积大者 所有布类均消毒后使用。

  2 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1次 每次30分钟--1小时。

  3 修平病人指甲 避免抓破疱壁。

  4 皮损有糜烂 渗液及脓性分泌物或有恶臭 遵医嘱可用1:8000高锰酸钾液湿敷 痂皮厚者用消毒植物油浸润后适当去除 有大疱者 先抽尽疱液 再外敷中药。

  5 避免受凉防止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给予高蛋白 高热量 高维生素 低盐饮食。

  6 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

5.小儿黄水疮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小儿黄水疮需要做以下相关检查:皮疹 皮肤涂片 显微镜检查 皮肤真菌镜检 皮肤斑贴实验 皮肤病的物理检查 涂片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6.小儿黄水疮病人的饮食宜忌

  1 小儿黄水疮食疗方:

  老菱角煤炭存性 研成细末 用麻油调敷患处。

  2 小儿黄水疮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多吃水果。

  3 小儿黄水疮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少吃油腻的食物。

7.西医治疗小儿黄水疮的常规方法

  治以清热解毒 健脾化湿:

  1 处方:头发灰9克 枯矾6克 冰片1.5克。

  用法:三药分研极细末 混合装瓶备用。将疮面用温盐水或温水洗净 再用适量香油将药调成糊状 涂于疮面上 不用包扎 每日2~3次。

  2 处方:黄柏 白芷各3克 文蛤煅 雄黄 枯矾各6克 冰片 轻粉各3克。

  用法:上药除冰片外 先研为极细粉末 后入冰片 稍研即可。每日1次 用麻油调敷患处 至愈为度。

  3 处方:石青散 由陈石灰(火缎)60克 青黛6克组成。

  用法:将二药放入乳钵中研细。先将患儿头发剃去 用5%盐水洗净 然后拭干头皮 再用菜子油调石青散搽患处 每日2~3次 以愈为止 7日为1疗程。

  4 处方:笋壳(新竹箨)。

  用法:烧存性 研细末 以麻油调涂患部 调涂前要先将患部洗净。

  5 处方:蚕豆种皮(豆子的壳)。

  用法:炒焦 研粉 用麻油调涂 每日2次。

  6 处方:小蓟叶。

  用法:捣烂 涂在疮上 干了就换 一直到好了为止。

  7 处方:盐炒吴茱萸5克 海螵蛸4克 川黄连3克 硼酸粉3克 枯矾2克 硫黄1.5克 冰片0.5克。

  用法:上药研成极细末 用芝麻油或蓖麻油调成稠糊状。先剃光局部毛发 以松节油或煤油洗去局部污垢 再以75%酒精局部消毒 将此药膏直接敷于病变处约2厘米厚 外盖敷料并以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轻症2~3日换药1次。

  8 处方:细辛100克 五倍子200克 冰片2.5克。

  用法:前二药共研极细末 加入冰片研匀 贮瓶备用。先用苦参熬汁洗净患处 将药末敷满疮面(不用敷盖) 每日换药1次 待黄水已净 瘙痒消失即停止换药 痂皮自落。